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调查会员动态
  •     作为当代中国的价值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同于以往一切旧价值的经济社会属性。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价值观,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来说,是对人类进步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性和当代人类进步经济思想的共性。  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人民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一致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不懈追求。中国道路是从独立解放到发展富强、从人民民主到文明和谐的道路,这条道路发轫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以人民整体利益为最终归宿。  民富国强是每个国家的追求,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期盼。不过,社会主义对富强的价值诉求不同于资本主义对财富的追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要求每个有能力的社会成员都积极参加创造财富的劳动,通过诚实工作和联合劳动,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换言之,社会主义国家的富强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科学设计和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体蓝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些重要论述,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与把握,特别是全会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劳动者这一人民的主体与基础来说,毛泽东曾在阅读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