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之计,不仅要杜绝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官学相长”的恶劣风气,也要严肃学术机构的门槛标准,不得再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名破坏学术声誉。 最近,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的学历问题遭到媒体质疑。有媒体报道称,从党校干部班的学员到苏州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再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后,季建业的“学术之路”与官运交叠上升,互为补益,引发公众遐想。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新华社也报道了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向企业巨额索贿,花费2300万元用于参评院士一事,亦引来舆论一片哗然。 客观而言,任何人都有追求学术的权利,俯首向学、虚心问学也是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官员如能挤出时间追求学术,提高理论水平,并用于公共治理,当然是一件好事。如果领导干部追求学术地位都能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不因为权力带来的光环而走捷径,也不滥用权力资源以换取学术地位,以及明目张胆地进行权力与学术之间的利益交换,公众自然没有意见。但有些官员的行为却常常让公众质疑,让原本正当的学术追求激起公众强烈的反应。 季建业是不是完全按照相关课业规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日常的课时保障